2023年,国贸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培养“数字+贸易+管理”的技术+技能+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更好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和行业发展所需而不懈奋斗。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专业聚焦三项转型,一是数字化,二是产教融合化,三是国际化与地方化。
聚焦数字化
首先从教工思想上明确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本学期专业教师通过内部会议、外部交流等,让专业教师理解并认同专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与必然性,使教师转变思想,积极主动投入到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中。
二是重视教师数字素质的提升,专业青中年教师都进行PHYTHON高级分析师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上。三是全面推进数字化课程建设,
目前,专业8门核心课100%完成数字化建设,专业基础课5/13的完成数字化课程建设,并在芯位平台中完成相关课程的基本建设。四是专业管理逐步数字化,运用三亚学院教务线上系统进行教师任务的布置,教师活动的管理,教师毕业论文的过程性管理,教师调停课的数字化管理。二是教学材料的数字化管理,建立专业的课程档案材料、实习材料、毕业相关材料的全面电子化管理。
聚焦产教融合
主要体现在专业社会服务的本地化方面。首先以项目方式推动对产教融合相关理论的探索,并逐步应用到当地的实践中。本学期专业立项了两项产教融合项目,立项了五项产品思维课程《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数据资产评估》、《数字经济导论》、《数据海关与数字贸易》,通过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专业最佳的产教融合模式。
专业立足于本地,不断拓展产教融合基地,对接海南省当地的优质企业。启动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专业入门指导课中,第一课请行业导师入校,后期的课程中请行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专业入门指导课程的讲授,同时企业会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筛选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企业的寒暑假实习。
在课程考核改革项目中,将行业导师对学生行业能力的评价意见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中,实现教学主体的行业化;在考核内容中,纳入行业导师对行业、企业思考的问题,将其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市场化对接。在国际化对标课程建设中,积极参与各类行业组织活动。在产品思维导向中,建设行业、企业案例库、视频库、产品库,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对接。
专业不断探索并完善产教融合机制的建设,通过产教融合活动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一是专业教师入企实践与调研。2023年暑期,专业有六位教师进入本地企业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实习,并形成了十多份入企实践的一线案例库。产教融合教材的建设初具成果,专业教授积极自编教材,王爽、徐超静、孙冰、武亚楠四位老师主编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拟于2024年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聚焦国际化与地方化
专业紧盯自贸港“三区一中心”建设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更多与当地优质企业探索实习实践的合作,探索行学企合作,不断与本土企业,高价值岗位进行产品思维导向下的合作培养,以及成果的转化,做到专业社会服务的“本土化”。
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际”化视野进行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国际化,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经验;课程建设的国际化,对接国际化的课程内容,对接国际化的语言,对接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对接国际化的教学实践。
一年来,国贸大一新生对参与实践与大赛兴趣较高,组建了四支队伍参加“第十四届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大二学生开始注重行业证书的取得,目前专业学生行业证书的取得率较高,且多样化,有外贸行业的国际商务英语类证书、助理国际贸易师证书,有艺术类的证书,有电商与直播类的证书,有银行从业、保险从业、期货从业类资格证书,有会计从业、会计CMA等证书,也有其他小语种类的成绩取得。
回顾这一学期,老师与学生们为专业的发展与转型不懈努力。展望未来,期待师生共同携手,共筑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