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研究 > 货币发展史|春秋时期—布币

货币发展史|春秋时期—布币

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 2021/7/12 16:12:13

一、概述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01.jpg

二、历史沿革

      布币起源于农具“钱”。《诗经·周颂·臣工》云:“命我众人,序乃钱铸,奄观锤艾。”孔颖达引《说文》注曰:“钱,铫,古田器。”而《说文》对铸的解释也是“一日田器”。钱和铸都是用来耨草的农具。钱形状如铲,上端有銎,可垂直安装木柄。铸类上部有孔,用于横向安装木柄。最早的原始布币与农具钱十分相似,形体较大,上部厚,刃部薄;上端有銎,中空;銎延伸到钱身中上部,背部有加强承受力的隆起的脊。

      早年的金属农具为数不多,从金属冶炼到农具制作,凝结了较多的劳动,因而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在社会成员中相互让渡,较之牲畜、谷物,便于携带和保存,于是,它从普通交换物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然后逐步演变,成为形制稳定的金属铸币。以往人们认为布币由铸演变而来,布铸同音,可以通假。

      但从考古研究来看,钱、铸是两种造型和用法截钱有别的农具,原始的布更接近于钱(铲)而不同于铸。也有研究者认为布币由另一种农具耒发展而成,因为未有两齿,形状与布币的两足接近。但耒是木制而加装金属的来头,金属耒头与布币的形状相去甚远。原始布币的中空銎,以及刃部平面略内凹,也与耒的形状不相衔接,原始布不可能没有它的金属器母本。

      布币铸行的年代,一般都认为起始于春秋而盛行于战国。但也有研究者将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街等出土的多件西周“青铜铲”(原始布币),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铲进行比较,认为布币最早出现于西周。更有研究者引述散见于多种古文献中的一项历史记载:武王克商,发鹿台之钱,散钜桥之粟。(《逸周书·克殷解》)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发钜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吕氏春秋一滇大览》)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史记·殷本纪》)联系商代商业发展的事实,认为大体在殷周之际,钱、铸就已发展成为货币。但从各方面的情况看,殷商和西周的青铜铲,形体大,分量重,还没有脱离农具的原形,基本上只是以实物形态,与珠玉、货贝、青铜块等一起,作为交换媒介使用。

      以后,原始布的銎部不断缩短,隆起的脊消失,蜕化为三道带有装饰性的直纹。大概在春秋前期,原始布发展为空首布,虽然还保留中空的銎,但肩和足明显突出,钱体周边出现郭,个别铸有钱文,为数字和干支文字。到春秋晚期和战国前期,空首布演变为平首布,銎首扁平与线身连成一平片,币身的三道直纹消失,布面文字通常为铸地地名和钱币面值。到这时,大体可以说完成了从金属工具到金属铸币的进化。这个过程总的发展趋势是,币身不断缩小,重量减轻,以求轻巧、便于携带使用,造型和纹饰也趋向于精整美观。

      布币铸行的地区,主要是周朝的京畿之地,春秋的秦和三晋地区,战国的魏、赵、韩、燕等国,大体相当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辽宁的一些地方。出土的分布明显地反映了布币流通的地域性。除此之外,传世和大量出土的布钱中还有一种长形平肩方足布,首部有穿孔,大小两型,大型的钱文一般释为“抚比当忻”,小型的钱文为“四比当忻”,其意思为“大币当忻”,“四(小)币当忻”。

      大币背文有“十货”两字,据有人考证,这是标明大布一枚值楚国铜贝(蚁鼻钱)10枚(也有人认为其文释作“七”,意为7枚)。忻布出土的地点主要在今浙江、江苏、安徽、山东一带,人们倾向于认为这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铸币。但是1983年河南新郑城关大吴楼村,郑韩故城外廓城墙内一处东周时期的铸铜作坊遗址中,出土三套忻布陶质钱范,两套为“抚”布,一套为“四”布的连足布。这一发现引起钱币学界的关注,对忻布的铸地和国别形成两种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这是郑地商人所铸而在楚地贸易用的货币,其理由是,忻布的形制与三晋地区的平肩方是布相一玖首部穿孔也与赵国晚期三孔布的特征相符;其文字风格接近于三晋的青铜器忻羌钟等的铭文。而且从《韩非子·外储说》所述“买椟还珠”等故事来看,郑国商人与楚地之间有密切的贸易往来。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忻布属于楚币,它在东部地区发现,是战国中晚期楚统治这一地区的实物见证。其“忻”字从个从斤,仅见于楚国铜贝,而三晋的“新”字均从金从斤;其“四”字的写法也与秦石鼓文、燕陶文、三晋铜器铭文不同,而与包山楚简、望山楚简相一致;忻布的形制与鄂东南出土的“良金”铜钱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忻布的陶范出土于郑韩故城,是因为此地与楚国北塞陉山关相邻,是楚与中原之间商路的绾彀。郑国一度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左传·僖公十八年》记:“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以后晋楚争霸,商业贸易并未中断,郑国商人完全有可能盗铸楚国货币。

02.jpg

三、货币发展史小组视频


文案源于网络

美编:肖雨彤

审核:方翼飞、任祥吉




上一篇:货币发展史|以重量为名称的钱币开端——秦朝铸造钱半两

下一篇:货币发展史|统一度量衡